马志强是海外教育学院一名来自尼日利亚的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正在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现在的他正在为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做准备,从开题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题目是《孔子学院在尼日利亚发展的研究》。在他看来,孔子学院在尼日利亚发展得很好、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却很少人研究这个方向,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他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描述出尼日利亚孔子学院的现状,并通过与其他国家孔子学院的对比来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上午9:00,又是一个晴朗的天气,翔安校区万里无云,冷风却依然呼呼地吹个不停。马志强照常坐在图书馆的电脑前查阅资料,开始新的一天。
![]()
他先是打开海外教育学院的网站,对上面的相关期刊和论文进行浏览,在阅读一篇名为《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时,只见他不仅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还不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每看完一篇就将其随手下载到U盘里,以便日后反复研读。他说“学习没那么简单,在尼日利亚上大学时没学过这些,现在要想写硕士论文就得多看资料。”
已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六级的马志强可以自如地进行中文对话,但在阅读时还是偶尔会碰到一些小障碍,不过这不算什么,他随手查词典的习惯让这些问题得到轻松解决。不仅如此,他还能熟练地登陆百度学术、CNKI、北京语言大学网站等查阅所需要的论文,学习起来的安静劲儿与生活中活泼的他判若两人。
![]()
10:30,前一天与朋友们约好打比赛的马志强准时出现在篮球场1米9的身高让他看起来酷似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事实上,凭借着良好的弹跳力和爆发力,他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突破速度之快、命中率之高为其赢得不少喝彩。
休息时,马志强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地向朋友们讲起前几天和王力宏一起为拍摄公益广告的经历。他随即翻出拍摄现场的图片和视频给大家看,在影片里他即以篮球运动员的形象出演,在绚烂的灯光下显得十分青春和活力。不仅如此,在前几天的圣诞电音闪耀夜上,马志强还和许多明星同台演出,表演了尼日利亚的传统舞蹈。
![]()
11:30,篮球比赛告一段落,马志强和他的五名中国朋友一起来到一期食堂三楼吃午饭。马志强点了一份炒面,一边吃着,一边和朋友们聊起了心目当中的美食。马志强说,在尼日利亚也是有炒面和汤面的,但味道大不相同。他还告诉朋友们,中国的汤是以汤汤水水为主,而在尼日利亚,煲汤后却很难看到汤水,以吃汤里的食材为主。他有些骄傲地回忆起做这种汤给中国朋友时的情景,并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做给“球友”们尝尝。
![]()
吃完午饭,马志强在与朋友们一一道别后大步向二期公寓的宿舍走去。一路上碰到不少中外朋友,他都会热情地走上前去与他们握手、撞肩,“他也是尼日利亚的,是我老乡”、“这是我同班同学”、“这是参加语伴活动时认识的朋友”... ...他不停地介绍着。
到了宿舍,室友们已在小客厅里聊着天了,马志强随即加入了他们。聊了一会儿,在大家的怂恿下,马志强拿起吉他弹唱起了中文歌《你把我灌醉》。一个室友忍不住爆料:“他平时就很活泼、开朗、好动,表演起来更是像个‘疯子’一样有激情。”虽是与中国学生混住,马志强并未觉得有任何不习惯:“我们聊去哪儿吃、去哪儿玩、今天上了什么课。他们学完英语课回来找我练习,我也能多说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和民俗风情。”
![]()
12:50,马自强前往教室上《发展汉语》这门课,快下课的时候,老师让马志强用今天学的内容造句,他说道:“我是马志强,厦门大学一名硕士生,我正在学汉语。我最近很忙,一边学习,一边找资料写论文,我打算毕业以后当汉语老师。我觉得学习真的好辛苦,可是很有意思,我们都要努力,一起加油!”听了马志强流利而不失幽默的表达,同学们纷纷笑着为他鼓掌。
这一天还是马志强要去校区附近的莲河中学做志愿老师的日子,下课后,他就在教室备起课来。为了让下午的活动更加有趣并了解初一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他特意找来认识了两年的语伴刘黛茜帮忙,经过了一番讨论之后,他们想出了几个热身小游戏,并决定主要通过互动的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此外,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有关小动物的英语单词,马志强还准备教给同学们一首儿歌。
15:30,马志强和刘黛西到达莲河中学时,教导处的张老师和初一(二)班的彭老师已经在办公室等候了。一见面,张老师就说,他对马志强去年元旦时在莲河中学的演出印象深刻,还曾在公交车上看到过马志强拍的公益广告片。班主任彭老师简单介绍了学生们的情况,言语之中流露出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担心。马志强则自信满满地表示,会用轻松简单的方式上好这节课。
![]()
上课铃一响,马志强就在彭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初一(二)班,刚进门就引来了同学们的欢呼。他先是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单词卡,逐一教同学们认读并鼓励大家用这些单词造句,即使回答错了他也会竖起大拇指并与同学击掌表示鼓励,然后以一句“只差一点点”来等待正确答案的出现。找单词等游戏环节更是笑声不断,引得临班的老师和同学也前来旁听。几个最初有些羞涩的女生也开始加入到游戏当中,并跟着马志强学起了英文歌,表演地十分精彩。
![]()
一节课下来,马志强的两鬓已冒出微微的汗珠,将要离开的时候,不少学生主动走上前来与马志强击掌道别。一位旁听的女同学说:“真希望每天学英语时都能那么快乐。”班主任彭老师和马志强握手表示感谢,他说:“特别谢谢你给孩子们带来那么多快乐,也感谢厦大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的同学们一直以来的帮助。”
![]()
回到学校时天色已暗,马志强匆匆前去食堂吃晚饭后就赶着去参加学术沙龙和汉语角。本期的学术沙龙由来自尼泊尔的博士生任吉特主讲,题目是《关于尼泊尔的中小学生学习汉语中遇到的障碍》。马志强认真的聆听着,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学习实践经历积极参与互动。学院每周一次的汉语角总会引来不少中外学生参加,他们坐在学院咖啡厅前长方形的桌子旁,聊学习、聊生活。这一次的汉语角,大家就海外生期末考试的复习方法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马志强作为研二的“前辈”,积极地为学弟学妹们支招。
![]()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就要结束,马志强说他还要去图书馆看会儿资料才回宿舍休息,写论文没那么简单,这个寒假也不回国了,要留在学校多读一些书为读博做准备。他总把“没那么简单”挂在嘴边,这看似有些悲观、消极的口头禅,却是马志强正视并积极面对生活的宣言。马志强说,他上大学之前曾经做过模特,大学时当过英语播音员,又因为想当翻译官的梦想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自己喜欢唱歌、喜欢写诗,也希望今后回国当一名汉语老师,或是做一名联系中国和尼日利亚的大使,所以未来想要尝试更多的可能,过“没那么简单”的人生。
在跟随马志强观察他的一天之前,内心多少有点忐忑,但接触之后发现他是一个有着绅士风度还十分平易近人的大男孩,他喜欢与人交流,谈吐之间的幽默展现了他乐观开朗的性格。他说自己的手机总是出去“旅游”,还好总是有好心人送回。他还说自己走过了中国的不少城市,自己应该算是“胡建人”。当我问起在中国将近三年的时间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他给我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坐公交车时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告诉我,‘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盯着你看吗?因为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我看到你给老奶奶让座,还把车上一个一直哭的小孩儿逗笑了,自己也在一直微笑着,等我长大也想成为你这样的人。’但我告诉他,我只是一个很平常的人,要想成为厉害的人没那么简单,需要多多努力。”
在我看来,小男孩儿眼中的马志强与我们看到的一样,温暖、热心、有亲和力,而马志强则一直将自己看得很普通,去体会人生的不简单,却也不失去向上攀登的勇气,正如他的名字那样,充满志气的坚强着。
![]()